台灣各地有歷史的鄉土小吃區,大都伴隨位於市集、香火鼎盛的廟宇而產生,稱為廟口小吃。
基隆奠濟宮的廟口小吃,更因有口皆碑,引來的食客多於香客,形成以美食取勝的的觀光區。
奠濟宮何時出現廟口小吃,並無文獻記載,不過可以想像,早年廟埕上常有香客往來,有時還有有野台戲、江湖賣藝的表演,所以一定會跟著出現賣吃賣喝的流動攤販。
根據長者口述,在記憶中所能追溯到的日治時代晚期,廟埕兩旁的房子已有固定攤販,廟埕中間也有以帆布搭成的臨時攤販。
戰後,基隆快速發展,人口激增,廟口生意大好,固定攤販從廟埕一直擴張到仁三路上,形成一條飲食街道,後來愛四路上還有傍晚才出來的流動攤販,場面更大。
由於特殊的歷史原因,台灣的飲食文化非常豐富,以閩粵移民的飲食基礎,融入了原住民、荷蘭人、西班牙人、日本人的飲食,再加上1949年國民黨政府遷台時帶來中國各省的美食,以及台灣民生富裕後引進世界各國的美食。這些飲食,以及彼此之間融合與創新,形成東西並列、漢和雜陳外加鄉土味的台灣小吃。
在基隆廟口全年無休的小吃展覽場上,陳列著各式各樣的作品,從米類、麵粉類、豆類、海產類、肉類到甜點和冰品,讓人眼花撩亂,食指大動。在很多美食專家的評論中,基隆廟口小吃得到「種類之多,全台之冠」的美譽。
特色小吃:
李鵠餅店:以糕點甜點聞名,鳳梨酥、綠豆凸等尤其著名
鼎邊趖:主要成份:趖(粄條)、肉羹、蝦仁羹、金針、香菇、魷魚、小魚干、竹筍、金勾蝦、蒜頭酥
奶油螃蟹:一隻200元
一口吃香腸:一個新台幣7元
天婦羅:共有兩家,一間在仁三路中段,另一間是在夜市口附近。
豆簽羹
天一香-肉羹順(魯肉飯、肉羹)
旗魚羹
蝦仁肉羹
紅燒鰻/排骨羹
泡泡冰:有「沈記」及「陳記」兩間
八寶冬粉
營養三明治
全家福元宵
三兄弟豆花
沙茶炒牛肉:以自家調配的沙茶醬,現炒牛肉、毛肚,另有牛雜湯及番茄牛肉清湯。
咖哩飯
咖哩炒麵(阿華炒麵)
鍋貼
中船牛肉麵
牛軋糖
交通方式:
鐵路:在台鐵基隆站出站後往右手邊的國光客運車站,上天橋後沿著港邊的忠一路步行約10分。
國道客運:在忠一路的客運總終點站下車後,延著忠一路步行約10分,經過東岸廣場(和平廣場)後,行進至愛三路人行地下道。
自行開車:進入市區後,可停在東岸廣場地下停車場或信二路立體停車場。(有路牌指示)東岸廣場停車場和愛三路人行地下道有互通。
入口動線:
忠一路或東岸停車場方向:行進至愛三路人行地下道(道內有出入口指示),從愛三路仁二路口(路口有一家麥當勞)沿著愛三路走至下一個路口(愛三路仁三路口),即可見到行人徒步區(小吃攤販區)的入口牌樓。如從愛三路仁二路口繼續走也可進入。
信二路停車場方向:往田寮河方向行進,經過義二路形象商圈及金雞橋(橋頭堡為雞頭雕飾)後,直接進入愛四路的夜市區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